死生同穴,情深义重。一对恩爱夫妻最后白头偕老死后就会将骨灰葬在一处,这彰显了夫妻伉俪。但张学良和赵一荻却显然不是这样的典范,他们之间有爱情吗,或许有,否则为何张学良死后不与守望了自己一生的发妻于凤至合葬呢?
这里有个关键性人物便是赵一荻,作为陪伴张学良大半辈子的女人,也可谓是历经了人生起起落落,其中颇令世人诧异的便是其父亲赵庆华与其断绝关系一事。
或许有人认为赵一荻在赵家是小透明、无人问津的存在,但事实情况非也。赵一荻排行老四,时称赵家四小姐,赵家在当时可谓是名门望族,其父亲赵庆华时任北洋政府的高官,作为官宦世家的幺女,赵一荻颇受宠爱。
赵一荻和张学良是怎么认识的呢?毕竟作为有头有脸的大家闺秀,的确不太可能甘愿做张学良无名无分的妻子。原来他们的渊源起于一场聚会,赵一荻舞姿翩翩、风华绝代,与当时一表人才、气宇轩昂的张学良一见钟情,在之后的接触中两人之间的感情升温。
展开剩余75%1928年“皇姑屯”事件爆发,张学良失去了自己的父亲张作霖,在根基尚浅的情况下接手了奉系,前有虎(日本虎视眈眈)后有狼(蒋介石伺机监察)可想而知他的压力有多大,这时候若有红颜知己便可消解许多烦闷。
因此1929年3月,张学良打电话给赵一荻询问她能否来奉天陪伴自己,与张学良保有良好爱情的赵一荻当即便有所心动,但豪门鬼女怎可不顾一切与人这般呢,而且极有可能没名没分,于是思考一番后,赵一荻回复张学良需要思考、过后回复。张学良便也只能静候佳音。
赵一荻与家中亲属讨论后最终决定前往奉天与张学良一起生活。赵庆华送自己的女儿坐上前往奉天的火车后,却做出了一件令人大跌眼镜的事情,在报纸上发表了一则声明:
“四女绮霞,近日为自由平等所惑,竟自私奔,不知去向。查照家祠规条第十九条及第二十二条,应行削除其名,本堂为祠任之一,自应依遵家法,呈报祠长执行。嗣后,因此发生任何情事,概不负责,此启。”一经发表,便搅得翻天覆地,而发布这一爆炸性声明的主人公赵庆华则就此辞去一切职务,退隐天津。远在奉天的赵一荻便没有了娘家人傍身,成为了张学良的秘书。
按理来说,宠爱女儿的张庆华根本无需如此决绝地与自己的女儿隔绝关系,张学良毕竟也是个不能得罪的响当当的人物。究竟是为何呢?
原来这与张学良的原配妻子于凤至有关。于凤至是张作霖钦点的儿媳妇,在张家的地位十分崇高,即使张学良也只能十分看重,即使再怎么喜欢赵一荻也不可能将其明目张胆地纳为妾室。
为了平息于凤至的怒火,张庆华只能做出与女儿断绝关系的举动,没有娘家傍身的赵一荻在人生地不熟的奉天孤立无援,也是十分可怜,这样就能让于凤至稍稍舒缓心中的怨恨。
赵一荻没有娘家的支持,张学良就更不可能将其纳为妾室,由此明面上和实际的赵夫人都是于凤至。这一举动还有一个影响便是让张学良愧疚,背井离乡的赵一荻为了和他一起生活都与家庭关系破裂,这样对其就有了约束,要善待赵一荻,不要辜负赵一荻对他的一片真心。
还有一个原因是为了保全整个赵氏家族,张学良毕竟是一方军阀,各方权力的斡旋极容易牵一发而动全身,且因为赵一荻的关系,赵家和张学良有了千丝万缕的关系,很难保证张学良得罪的那些宿敌不会对赵家下手,因此为了避免不必要的祸端,赵庆华选择如此举动。
如此看来,这一举动虽然令人颇为不解,但细细剖析其中缘由,颇可见赵庆华的用心良苦。
随着震惊世人的脱离关系事件之后,张学良、赵一荻、于凤至之间的关系却又有了变化。西安事变之后,大为震怒的蒋介石将张学良囚禁了起来,随后于凤至被查出患有乳腺癌,万般无奈之下只能离开张学良,却没想到这一离开便是此生永不复相见。赵一荻在深思熟虑之后决定跟随张学良,便开始了囚禁生活。
赵一荻此生便与张学良相伴直至去世,张庆华直至逝世也未能再见自己最疼爱的幼女一面,不免令世人唏嘘世事难料。
发布于:北京市